
11月1日,“白山—横琴”人参文化周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文化周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核心,设置六大核心板块,为两地中医药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也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百草之王”的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吉林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联合主办,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抚松县人民政府、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珠海横琴岩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聂新平,吉林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班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耀辉等嘉宾,与业界人士、港澳社团代表近400人共聚横琴,携手推动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


共签框架协议 长白山人参“南下”再提速
开幕式上,聂新平表示,吉林长白山作为世界人参的核心产区,人参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交易份额占全国的80%,是名副其实的“人参之乡”。当前合作区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同时“澳门+横琴”作为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是中医药产品出海走向世界的黄金通道、金字招牌。通过横琴与吉林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合作,能有效助力“长白山人参”打出国际品牌,拓展大湾区高价值消费市场,并进一步走向葡语、西语国家等海外市场,持续提升中国道地药材和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陈耀辉表示,本届人参文化周是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探索,长白山与横琴一北一南、一山一海,因人参而结缘,因共同的发展愿景而携手。期待借助横琴这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让人参更顺畅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更自信地走向世界,这不仅是拓展市场空间,更是要将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随后,来自吉林省、横琴的领导共同为“白山—横琴”人参文化周启幕。在现场嘉宾见证下,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创伟与白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树军签署框架协议,将为长白山人参搭建通往港澳及海外市场的便捷桥梁。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赵大庆现场作《林下参物质基础与功效机制研究发展》专题讲座,从科学研究角度解读人参的药用价值与养生机理。
参王大赛结果揭晓 公益拍卖引多方竞逐
作为文化周亮点,“横琴杯(暨第三届岩合健康杯)”长白山野山参参王大赛决赛在现场举行。参赛野山参(干品、鲜品)及林下参(鲜品)均经由吉林万良初赛筛选而出。评审团由胡庆余堂、北京同仁堂、上海神象、杭州食品药品检验科学研究院、国家参茸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专家组成,从五形、重量、质地、参龄等维度进行专业评判。1小时紧张评定,在公证人员的现场监督下,三大类“参王”揭晓。


历届野山参大赛获奖作品展览同期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举行,展览多届获奖的野山参和其它野山参产品,清晰呈现不同品类、不同年份人参的品质特点,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学习。澳门居民刘女士表示,通过对比新旧参王,对长白山人参的优良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集市互动体验纷呈 中医药文化“零距离”触达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商业街,长白山人参及道地名优商品集市、中医药文化趣味互动、文创餐饮区等同步开放,吸引横琴、澳门、珠海等地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本次集市设置逾30个摊位,汇聚超20家吉林中医药名优企业与10余家产业园代表性企业。抚松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华润和善堂人参有限公司等吉林企业展出人参、鹿茸等道地药材与大健康产品;东阳光、分子态、片仔癀、北京同仁堂等园区企业则带来冬虫夏草、安宫牛黄丸、黄精分子精华固体饮料等代表性产品。
现场还设有餐饮文创区与中医药文化打卡装置,增强市民游客的游玩体验。不少家庭参与“中药趣味手作”“中医药知识科普”等活动。有家长表示,孩子在制作中药香囊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了解了药材的基本功效,寓教于乐。
据悉,11月2日,历届野山参大赛获奖作品展览、长白山人参及道地名优商品集市、中医药文化趣味活动将持续开放;11月3至5日,大赛获奖产品及道地名优产品还将在深圳等城市开展巡展。
查查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